第22章 明朝的大航海
“大航海时代?”
大秦,咸阳宫。
嬴政默念着这五个字。
他刚立下为大秦铸造不朽之魂的决心,这天幕就抛出一个充满征服与掠夺意味的词。
“航海?”
东吴,建业宫。
紫髯碧眼的孙权霍然起身,眼中精光迸射。他此生基业,皆与大江、大海息息相关!这天幕,终于要说到他的主场了!
大唐,神都,则天楼。
武则天凤目微眯,猩红的天幕光芒映照在她雍容的脸上,平添了几分妖异的威严。
“能被冠以‘时代’二字,必是足以颠覆江山社稷的大事。”她轻声自语,指尖在御座扶手上轻轻一点。
开元盛世的太极殿中,李隆基对此颇有自信。大唐万国来朝,四海宾服,若论“航海”,谁能与大唐的开放繁荣相比?
而紫禁城中,乾隆皇帝却不屑地撇了撇嘴。蛮夷舟船,不过是海上商贾逐利的小道,何足挂齿?天朝上国,岂会对这些奇技淫巧感兴趣。
就在此刻,天幕画面骤然一变!
没有千军万马,没有帝王将相。
只有一片无垠的,蔚蓝色的海洋。
下一瞬,一支庞大到超乎想象的舰队,遮天蔽日,破开海平线,碾压而来!
“轰——!”
所有时空,所有帝王的脑海,都在这一刻,被这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炸成了一片空白!
为首的,是一艘巨舰。
它大如山岳,高耸如楼,十二面巨帆如燃烧的血色云霞,鼓风而动。其上雕梁画栋,旌旗猎猎,那不是船,而是一座会移动的海上宫殿!
在它身后,是上百艘大小不一,却同样威武雄壮的舰船,组成一个庞大的阵列,犁开万顷碧波,浩浩荡荡,仿佛要将整片海洋都踩在脚下!
“这……这是何物?!”
孙权失声惊呼,整个人从王座上弹了起来,死死盯着天幕,呼吸急促。他引以为傲的楼船,与天幕上那艘巨舰相比,简直是澡盆里的一只木勺!
“此等巨舶,怕是能载兵数千……”李世民瞬间进入了统帅的角色,心中飞速盘算着这支舰队的战力。这若是去征伐,而非宣威,天下哪个国度的港口能挡住其雷霆一击?
奉天殿内,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即,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与自豪,从胸膛直冲天灵盖!
他认得那旗帜!
那面迎风招展的,绣着“明”字的大旗!
这是他大明的舰队!
【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
【明太宗朱棣,命正使太监郑和,率领舟师,出使西洋。】
画面中,一个身形高大,面容坚毅的宦官,立于巨舰船头,目光沉静地望向远方。
【这支舰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宝船”。】
【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排水量近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巨兽。】
天幕很贴心地做了一个对比。
画面一分为二。
左边,是郑和那艘雄伟的宝船。
右边,则出现了一艘小小的,看起来有些寒酸的三桅帆船。
【八十七年后,欧洲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其旗舰“圣玛利亚”号,长度不足宝船一半,排水量仅为一百吨。】
“噗——”
某个时空里,有人直接笑出了声。
这对比太过残忍,太过直观。
这就是巨象与蝼蚁的区别,充满了降维打击的快感。
“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终于忍不住,放声大笑,笑声震得大殿嗡嗡作响。
他指着天幕,对着殿下的朱标和朱棣,意气风发,“好!好!好!这就是咱大明的国威!咱老朱家的气派!”
宣德皇帝朱瞻基,正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幕,神情复杂。
他记得,这支无敌舰队,最后一次出航,正是在他的治下。
【郑和船队,前后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
【船队规模最大时,拥有船只两百余艘,官兵、水手、工匠、医士等,共计两万七千余人。】
【他们携带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罗盘与《郑和航海图》,运用“过洋牵星术”进行天文导航,航迹遍布东南亚、印度洋,最远抵达了红海沿岸与非洲东海岸,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天幕之上,航线图被清晰地标注出来,那是一张几乎覆盖了半个世界的蓝色网络。
【然而,这支无令舰队出海的目的,却与后来的西方航海家,截然不同。】
【它不为掠夺,不为殖民。】
【其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宣扬国威,厚往薄来,构建以大明为核心的“朝贡体系”。】
画面中,郑和的船队抵达异国港口。
他们带去的,是精美的丝绸、瓷器与茶叶。
而换回来的,则是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禽异兽,以及大量的香料和珠宝。
外国的使臣,跟随着船队,来到南京,对大明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献上国书与贡品。
而大明皇帝的赏赐,其价值,往往数倍于贡品。
“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