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呆子未死
嘉兴高家埭的高氏家族,著名清官望族。高氏家族始于明建文帝,始祖高逊志,字士敏,号啬庵,祖籍河南萧县,宋太尉高琼第十四世孙。
高家传至弘治年间,已无官场中人,高家已无当年的威风,
高氏祖传家训全文:“我祖宗以来,官不显达,家不富厚,名不赫奕,丁不繁庶,所幸淳朴相承,清白共守。轩号‘乐春’,犹有百年之树;阁名‘清霭’,仍居九曲之溪,此皆忠孝世泽,留贻至今。后之人肯构肯堂,析薪克荷念之哉。”
名门望族,家中规矩自然不小。
可是族中奴仆,无不是踩高捧低,哪怕对于高仁浩这个主子,不少丫鬟、婆子仗势欺人,小婵跟着自己,可没少受委屈。
大房长子高秉文,也就是这个身份的便宜父亲,少年秀才,至今蹉跎数几十载,止步科场,虽贵为长子,不过却并不掌家,遇挫后终日游山玩水,不问世事。
高秉文长子高仁天,次子高仁世,其余几位皆是女儿身。
二房是嫡次子高善文,为人圆滑,善经商,家族产业七八成家业皆是掌握手中,是家族接替老太太掌管高家呼声最高成员,奈何长幼有序,大哥虽不堪大用,但也是秀才官生护体,除非大哥失去资格,或者陷入令家族蒙羞事件,掌位顺序一时半会不会轻易改变。
小婵被调戏,就是二房长子高天逸见色起意,自小受到父亲影响和大房子女不对付,贪婪荒淫,为人最为不堪。
三房房高继文,为人刻板,好读书,不过却只获得童生资格。此人虽迂腐,不过却有几分清明,为人也算是厚道。
高氏家族丫鬟、婆子、小厮约莫几百人,可正儿八经的主子却是屈指可数。
能做主的除了老太太,自然是高二爷,高善文。
对于打击,消耗大哥声望,暗地里最为出力。
高仁浩,身为庶子, 且连资格都不被便宜父亲认可,想要出头实在是痴心妄想,如不是徐仁浩逆天改命,主仆二人估计已经在事端中辱死。
这个时代,想要混出模样,需要清白身份。
士农工商。
特别是从商,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地位,即便高仁浩有前世记忆,赚取一些用度银子可行,可到一定程度,赚再多的银两也要上交官中。最重要,儿女无私才,除非是分房独过,否则孝道大于天,掌家家主一句话就可以将所有财产收走。
此刻,高天逸在前几日冲突事件中推倒为小婵出头的便宜弟弟后,当日见高仁浩倒地口吐白沫昏迷不止,急忙带着仆人匆匆离去。冷静后,思索一番,这呆子弟弟自小无人搭理,出事时除了他的人,无第三方在场,死掉又如何,正好可以禀明父亲陷害大房伯父不义之中。
惴惴不安几日后,派人到农庄打探信息。
归来的狗腿子带来不好消息,
呆子未死!
呆子弟弟现在在县衙。
“这呆子,难道去告发自己?”高天逸恨恨思索道,这呆子平日懦弱无比 话都说的不利索,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还是这呆子无故惹了官司?心念至此,权衡一番觉得这个比较靠谱,便匆忙跑到父亲房中告发。
高善文听闻族中弟子,且是大哥那风流丑事留下的遗腹子被官家扣押,在高天逸添油加醋的怂恿下,决定向老太太禀告。
老太太听罢,气急,遣人将饮酒作乐的高秉文召集回来一顿臭骂。
“你干的好事!如今都闹到知县大人面前,看你如何收场?你就是这个样管教子女的?”看着一身酒气颓废不堪的长子,老太太气不打一处。
”老二,你看这事情如何善后?”,老太太习惯性征询高善文意见。
“回禀母亲大人,大哥平日里费心学业,此事不能怪大哥。”老二习惯性充当老好人。
“要怪就怪那惹事之人,还好当日并未其加入族谱,虽是大哥血亲,但今日令家族蒙羞,知县大人责问起来,就告知高仁浩已被逐出家门,另请朱县丞与知县斡旋一番,事情定能大事化了”
老太太平日不管琐碎小事,当日蒙学时夫子考核,亦在旁观,高仁浩懦弱口呆表现,加之出生后体弱时常生病,成天一副病怏怏模样,甚不讨喜。被劝退科举之道后,便被家族放弃培养。老太太念其母亲刘氏安分守己,高家家大业,遂吩咐大管家安排将其供养起来,便不再费心其身。
奈何管家也是势利之人,见母子二人不被主人所喜,在家中没有地位。平日里,吃穿用度,几乎是府中最低等的存在,刘氏去世后更是将听从二房大爷意见将其从偏院赶到高家农庄佃户院落居住,任其自生自灭。
今日之事再次勾起老太太记忆,印象中的孙儿虽可怜,但架不住众人添油加醋的抹黑。
眼下老二主意虽不厚道,但对家族来说无非是成本处理办法。
“就按你的办!”
老太太看着如今大儿子不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