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录取通知书
整个京城悲喜交加,榜上有名的家门口张灯结彩,宴请宾客,门庭若市。名落孙山的则落叶扫门,无人问津,凄凄惨惨戚戚。
尹弘颉特意返回游山镇,因为会有专门的报录人金花榜子到日,敲锣打鼓地将榜贴送到中举人的家中,届时乡亲父老们都前来围观,那可真是春风得意,风光无限啊!尹弘颉询问鸢儿要不要去游山镇玩一趟,鸢儿摇头,她以什么身份去呢?他人蟾宫折桂,笑逐颜开,只怕会显得自己更加失意苦闷。
游山镇和戏水镇一样偏远,若是步行,来回折腾大半年就过去了。不过这回,有家叫“三分镖局”的主动找上了尹弘颉,特意给他赞助了一辆马车。只需在马车上悬挂镖局的旗帜,广而告之就行。“三分镖局,为君保驾护航”。“三分镖局”的名字来源于镖师们口口相传的一句话:“三分保平安,带三分笑,让三分理,饮三分酒。”待人接物要带三分笑容,才显君子风度;遇事让三分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喝酒最多喝三醉,免得耽误事……咳咳,扯远了。总之,有了这辆马车,尹弘颉回家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捷报贵府公子尹弘颉,高中五礼司应试第四名!”
那日云蒸霞蔚,山花烂漫。破旧的茅草屋前,尹弘颉接过写着自己名字的黄花笺,双手微微颤抖,泪水再一次扑簌簌流下。泪眼蒙眬间,他看到父母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的欣慰表情,和六年未见长出的许多白丝,像是一夜间白了头。他和父母抱作一团痛哭:“爹,娘,儿子终于争气了!”
“好好好,这下咱弘颉真是光宗耀祖了。”母亲也喜极而泣。
其实父母比尹弘颉更早知道他中试的消息。因为民间已经有了走报群体,他们大多是有些势力的投机取巧之辈,不择手段提前得到应试结果后,便赶在张榜前,比朝廷更早将喜讯送达中试者的家里,讨得丰厚赏金,一般是三到十两银子。因为当时尹弘颉还没回家,也不知道自己中试,父亲还以为走报人是骗子,想要将其赶走,还是被母亲给拦了下来:“不管真假,也是让我们欢喜一场,倒不如为咱儿子积点善德。”于是母亲给走报人赠了一袋五谷杂粮,这点打赏实在是有些寒酸,不过走报人见这户人家一贫如洗,也不好再奢求什么,只说:“日后贵子成大器,莫要忘了我!”本来除了头报,还会有二报、三报……这些人有时候为了抢先,还会打起架来。但是连头报都只要到这么点,后面的人自然觉得没必要来了,都不够报销车马费的。
这会儿,母亲更是觉得,正是当时做的善举,才让儿子中榜。
这些上榜之人的名录,还会刊印下来,在整个大棠传播,不到半个月,他们就已经名闻天下了。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