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唯识三十颂 > 第18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18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往南京开过去。

开过去以后就找那个相士,那个相士一看到他就说:哎呀,你这个印堂当中充满了阴德,你前面那个死相,那个枯萎的相貌完全不见了,充满了光彩和阴德。你这一次不但不死,寿命从现在看八十岁,而且你今生去考一定有功名,转祸为福。果然他这一次去考,就考上了第五十三名,有功名。他后来辗转做到翰林,到了翰林院去做两品官,活到八十岁。

这个故事讲完以后,那个《坐花志果》的主人就讲一句话说:“命由己作,福自己求”,讲出这句话。说这个命不是上帝安排,是我们过去的前六识所造的。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命呢?为什么你会长寿、短命、健康、乃至于这个多病呢?“命由己作”,是你过去所造的业力;但是这件事情还没有得果报之前,都是可以改变的。

怎么改变呢?“福自己求”,你今生的努力能够改造过去的命运。虽然这个命运,由于你过去阿赖耶识的业力,有一定的趋势,就像踢皮球,这个皮球它可能往东往西,有一定的趋势。但是这个皮球还没有到达终点之前,你中间再补它一脚,它的方向会改变。虽然命是由过去所做,但是你今生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福自己求。那么这改变,当然不能靠第七、第八改变,就是靠第六意识挟带了信心、惭、愧、无贪、无嗔、无痴、勤、安、不放逸、行舍和不害,这十一种的功德来改造我们的命运。好,这是说明这个第六意识的善恶的相貌。

再看第十八面,不定,第六意识有时候是跟这个不定的心所相应,看颂文。

六、不定四

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

前面的善根烦恼的体性是决定的,决定是寂静,决定是扰动,这个体性都是决定。这以下四个心所的体性是不决定,有可能是属于善,是寂静;也可能是属于恶,不寂静,就是看它在什么情况来决定它的善恶。这当中有四个:悔、眠、寻、伺,我们看蕅祖的注解。

“此覆解是不定心所也”,这个地方重复的解释,四个不定心所。先解释它的内容。

悔即恶作,眠即眠睡,寻即寻求,伺即伺察。亦如百法中释。

“悔即恶作”,这个恶作,就是什么是恶作呢?这当中有两个意思:第一个,应作而未作。这个事情本来你应该作,但是你没有作,所以你追悔;其次,不应作而作。你不应该作,但是你作了,这件事情你也追悔,叫恶作。恶作就是两个:应作而未作,不应作而作,都是恶作。假设你的追悔是对于善法的追悔,做了善以后追悔,这是安立作恶;假设你的追悔是对于恶法的追悔,这个时候安立作善,就是不定,恶作。

眠就是眠睡,就是这个身心都是处在一种暗钝的状态,这个也是不定。寻,就是寻求,伺就是伺察。这个寻求和伺察,寻求就是觉,伺就是观,觉观。“亦如百法中解释”,这个我们待会再解释。

言二各二者,谓悔眠为一,寻伺为一,此二各通善染二性也。

这个地方是解释二各二,为什么叫二各二呢?第一个“二”,谓悔眠为一,寻伺为一。这个二就是说,悔眠这个是一组,寻伺这是一组,这叫二。就是不定心所有两组,悔眠是一组,寻伺是一组,叫二。第二个“二”,此二各通善染二性也。就是说这里两组的心所,也可能是善,也可能是恶,所以叫做二,通于善性、恶性,叫“二”。所以叫做“寻伺二各二”,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寻伺,寻伺是通于善、通于恶的。什么叫寻伺呢?当然指的是第六意识了,前五识没有寻伺的,这个主要是讲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对所缘境的观察,觉观,它也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随外门转,外门。就是说第六意识在观察所缘境,是前五识去接触五尘的境界,把信息传递给第六意识,这叫外门,这是第一个。

寻伺它是内门而转,就是它不要靠前五识所取得的信息,它自己的第六意识独头意识,能够在这个意言境,就是靠着第六意识的名言去创造一个境界。比如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我们第六意识就能够靠着这些名言,创造一个空的相貌出来,然后在这个空的相貌里面去思惟观察。当然这当中也可能是在佛法的意言境,也可能在世间杂染的五欲的意言境,都可能。总之这个寻伺是内门而转,完全不靠前五识的帮助。

这个寻伺在《瑜伽师地论》倒是蛮强调,瑜伽师地论把这三界的众生,它认为众生整个的升沉,寻伺是一个指标,是一个关键指标。它把三界的众生分成三类:

第一个是有寻有伺地,就是从五趣杂居地到这个初禅。这一类的众生,不管是天人、不管是恶鬼、畜生、也不管是初禅的那种寂静的状态,都是有寻伺,这个寻伺是什么?就是在这五欲的境界里面寻伺。这句话是说,这一类的众生对世间的五欲,讲一句白话就是有好奇心,很喜欢在五欲的境界去观察,这个五欲是怎么回事呢?去观察观察,体会体会,这一类的众生都是属于有寻有伺地。

这个时候又有人问了,这个初禅离开了欲,怎么还“有寻有伺”呢?初禅为什么安立“有寻有伺地”?因为你前面的欲界定、未到地定,未到地定要到初禅的时候要修不净观,来破世间的这个欲的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