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量子军令
第十九章:量子与传送之谜
【诗引:无形渡无界,似断却相连】
微尘起幽幽,万物竟同舟。
非隔千山远,咫尺意相通。
天工署的冬夜,炉火映红了朱灯六的脸,他正全神贯注地在一张画满奇特符号的纸上演算。那是他从未来世界记忆中捕捉到的一点微光——量子隐形传态的奥秘。这项技术,连在他的原本时代都尚未普及,却在这里成了他的一项赌注。
“少爷,这次您又琢磨啥?别告诉我,您还能把东西从这儿瞬间挪到那边?”徐老头递上一杯热茶,半开玩笑地问道。
朱灯六目光一动,露出一丝微笑:“没错,我正在研究的,正是如何让信息、甚至物体,实现瞬间的‘传送’。”
徐老头差点把茶洒了:“传送?这可是神仙的本事啊!少爷,您不会是被那些术士给蒙了吧?”
“不是术法,而是量子。”朱灯六正色道,“徐老头,你可知道,量子之间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叫‘纠缠’。无论它们相隔多远,都可以在一瞬间相互影响。”
徐老头越听越糊涂:“啥叫纠缠?这不就像两个人拉着绳子,一头动了另一头跟着动?”
“不,这比绳子更离奇。”朱灯六摇头,将两颗小铜珠放在桌上,“想象一下,这两颗珠子本来是一体的,但我将它们分开。你在天工署,我把另一颗送到皇宫。只要我改变这颗的状态,另一颗的状态会立刻改变——无论它距离多远。”
“啥?”徐老头张大嘴,半晌说不出话来,“这,这不是扯淡吗?”
朱灯六笑了笑:“明日,我便用量子的纠缠之理,去向陛下演示。”
翌日,御书房。
朱棣坐在龙椅上,目光审视地看着朱灯六带来的两颗铜珠,以及一台似乎由齿轮和铜片组成的复杂装置。这些东西被放置在一张长案的两端,中间隔了数尺,看上去毫无关联。
“今日你带来的,又是何物?”朱棣问道。
朱灯六行礼答道:“陛下,臣今日想向陛下演示一种量子的奥秘——纠缠与传送。”
“传送?”朱棣挑眉,语气中透着几分质疑,“你能让这两处的物品瞬间互换位置?”
“陛下所说的是‘物体’的传送,而臣今日讲的是‘信息’的传送。”朱灯六指着案上的两颗铜珠,“陛下请看,这两颗珠子,原本是一体,经过特殊的方法分离后,臣以为,它们之间的联系未曾断绝。”
朱棣饶有兴趣地靠近桌案:“未断绝?它们如今相隔数尺,又如何联系?”
朱灯六点燃一盏小灯,将一颗珠子放在灯光下,另一颗珠子放在铜片装置的中央:“陛下,请看。这第一颗珠子的位置若被改变,另一颗珠子的状态会立刻随之变化。”
说罢,他轻轻拨动第一颗珠子,那颗珠子在灯光的映射下产生了微弱的反射,而几尺外的第二颗珠子,竟然在没有被触碰的情况下微微转动了一下,似乎响应了第一颗的变化。
朱棣瞳孔一缩:“此为何故?”
“陛下,这正是量子的纠缠之理。”朱灯六解释道,“这两颗珠子看似分开,实则仍然以一种不可见的方式‘纠缠’在一起。第一颗的状态变化,会立刻传递到第二颗,无论它们相隔多远。”
朱棣目光深邃:“若真如此,这岂非可用来传信?”
“正是。”朱灯六点头,“臣以为,量子纠缠之理,若得以善用,可在战场上传递军令、共享情报,甚至以最快的速度掌控全局。”
朱棣闻言,神色间已多了几分动容:“如此奇妙之法,你能让朕再看一次?”
“臣遵命。”朱灯六将装置重新调整,将第一颗珠子换了一个方向拨动,另一颗珠子果然随之响应,轻轻摇摆起来。
此时,天官李庆冷哼一声,开口道:“陛下,此法虽看似奇妙,然臣以为,不过是些巧技罢了。这珠子的动与不动,是否人为所控,臣不得而知。”
朱棣眯起眼,看向朱灯六:“此法若不能经得起朕的试验,便是取巧之术。”
朱灯六从容答道:“臣请陛下亲试。”
他将装置调到极限,将两颗珠子一颗放置在御书房,一颗由侍卫送往隔壁的大殿。他请朱棣亲自拨动第一颗珠子,而另一颗珠子的状态,便由天官李庆在隔壁观察并记录。
片刻后,天官的报告传来:每当朱棣拨动第一颗珠子时,隔壁的珠子皆准确无误地响应了相同的变化。
朱棣大笑,声音中满是赞叹:“果然玄妙!朱灯六,你这量子之术,着实让朕开了眼界。”
“陛下谬赞。”朱灯六拱手,“臣以为,这量子的纠缠,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之法,更象征着天地万物之间的隐秘联系。”
朱棣目光深邃,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隐秘联系?你是说,天地间所有事物,都有可能如这珠子一般相连?”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