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23章第23章
傍晚时候,秦栀往正院来。
朱嬷嬷拉住她,使了个眼色小声说道:“夫人用的少,虽然生气但没跟老爷吵,只是两人待在外间谁也不搭理谁。”秦栀点头:“父亲竟也没往署衙躲避,那便知道自己理亏。”祖母故意撂下这样两个女婢,无非是想报复母亲的冷落和父亲的沉默,将自己被“抛弃"在三房的委屈窝囊狠狠发泄出来,此举虽于她无益,但能让父亲母亲失和争吵,祖母便会开怀,她就是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性子,凡事不论后果只要自己舒坦。
话说回来,祖母昏聩生乱还是要怪三婶婶戚氏的挑拨离间,冤有头债有主,她终归不会让躲在暗处的鬼祟逍遥得逞。秦栀叩了叩门,听到应声后进入。
“其实祖母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
话音刚落,袁氏便将茶盏往案上重重一搁,茶汤四溅,泅开一团浓稠。“早年间她作践我,迫我必须为秦家长房生出儿子,那会儿我年轻脸皮薄,便是心中不悦也不愿忤逆长辈,遂怀着身孕自己个儿心里担着压力,生下熙姐儿,她看了一眼便撇嘴走开,我装不知道,不过两三个月,她又撺掇你父亲通房纳妾,说我不得用,便让旁人给你父亲生,天可怜见,那时我才嫁给你父亲两年,我不想让你父亲为难,便为他相看了两户人家,寻得是正经良妾。你祖母安分了几日,可我怀你时她又开始上蹿下跳,又是烧香又是请神,信誓旦旦说我这回指定能生儿子,结果我生了你,她那张老脸彻底垮了,要不是当着你祖父的面,再多难听的话她都能说的出….……”秦明景轻叹:“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你同栀姐儿说这些做什么?”“你说呢?”
秦明景笔一顿,却不敢抬头,余光偷偷乜了眼袁氏,见她神色冷冷,不由得立刻收回视线,继续装出认真描画的样子勾勒图纸。“当年要不是我两个哥哥赶到京城,如今的大房里有没有我们母女三人的容身之地,尚未可说!"袁氏沉声笑着。
秦明景不敢看她,讪讪勾动唇角,“过继之事便不要再提了,你知道母亲脾气,那就是她随口一说,再者,我怎么可能把别人的孩子看的比熙姐儿和栀姐儿更重。”
“随口一说,便请了耆老开了祠堂,威逼我点头答应?”袁氏绝不会原谅,但也早已释怀,放过了自己,故而此刻只有对往事的抨击,肝火微微上涌而已,“她欺辱我不够,如今还想来害我的女儿,断不可能。”秦明景搁下笔,终于肯抬起头来看她:“别说是你,我也是不肯的,那两个女婢便暂且安置在府中,莫让栀姐儿带到公府去了。”袁氏别开脸,看向秦栀。
秦栀这才开口解释:“我之所以说祖母这样做无可厚非,是已经想好了对策。”
闻言,秦明景和袁氏纷纷蹙眉看来。
“我审过那两个女婢,她们是祖母托牙婆买来的,籍契也都合乎规矩。桂枝是家里穷,哥哥把她卖了娶亲用的,人很俊俏心气也高,我试探了几句她都不肯接话,是铁了心思想做姨娘的。湘仪是罪臣之后充入奴籍,她同我说愿意为奴为婢,即便做最苦累的活也不打紧,她不想做妾。我想留下湘仪,让她随红景料理书目账册等事宜,她读过书也认识字,看起来文静柔和但心心志坚定,想来是家道中落后忍辱负重的缘故,若她经得住考验,回头我便让她做管事。
至于桂枝,三姐姐刚议定亲事,正如祖母所说是需要自家人助力的时候,我便又挑了三个女婢凑成两双,待三姐姐添妆礼时,母亲可将她们带去,当着祖母的面送给三姐姐,这便叫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袁氏很是赞许的舒心一笑:“你三婶婶定会感激涕零,毕竞是你祖母起的头,谁敢驳了她的颜面,便这么办!”
秦明景附和:“栀姐儿长大了,不需你我担心她嫁进公府会吃亏受气了。”袁氏忍不住瞪他:“是啊,只要自家人别来添乱,栀姐儿万事都能好好的。”
半个月后三房的添妆礼上,袁氏领着四个年轻美貌的女婢登门,戚氏听闻那是给三娘的添礼,险些气晕过去,偏不能拒之门外,遂做出大度模样咬牙替三娘谢了再谢,将那四个花枝招展的女婢当着众人面接了过去。转头看向上首位的老太太,她却是捻着佛珠,一派悠闲自得的舒坦样子。二房刘氏怎么会错过落井下石的机会,见状便赶紧拉住女婢的手,挨个夸,直夸得满堂寂静,秦三娘瞪红了眼睛,欲哭不哭的垂下头。秦明华不动声色瞟着在场诸人,不禁暗道:权势真是底气,大嫂袁氏敢明火执仗的报复回来,戚氏不敢翻脸,不是因为大嫂性子烈,也不是为着老太太前车之鉴,最关键的是大哥复了官职,不日还有升迁的指望,戚氏不敢得罪他。秦明华提点过曹嬷嬷,那是个聪明人,不会眼睁睁看母亲蠢到做戚氏的出头刀,今观母亲面色,曹嬷嬷应当尽力劝解过了。安国公府迎亲前两日,秦明华特到大房帮衬,言语间透露了敏泰郡主和宋世衡好事将近,这都在意料之中,袁氏便回应道喜。“衡哥儿自来听话,可这一回却格外固执,有些事想不明白偏又不肯同我们讲,自己个儿闷着。大嫂不知我们难处,外人瞧着风光实则谨小慎微,庆王府的差事不好当,他们父子俩又都在庆王手底下谋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