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斩获金熊奖!
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开闭幕式都有走红毯的传统,开幕式的红毯无可争议,都是“红”的。
但闭幕式可就不一定了。
威尼斯的闭幕式走的也是红毯,戛纳目前也是红毯,到了2017年会改为浅金色,用来象征“夕阳与海浪”,呼应威尼斯的地理特质。
柏林呢?
看着波茨坦广场电影宫前的蓝色地毯,陈卿表示有些风中凌乱。
不是红毯吗,怎么变蓝色的了?
蓝色“红毯”可还行?
“去年还是红色的,今年换成蓝的了。”王晓帅双手插兜走了过来,“看惯了红色的红毯,再一看蓝色‘红毯’还真不习惯。”
“为什么要改成蓝色的?”陈卿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问题别人问就罢了,你也问?”王晓帅呼出一团白雾来,“你就当这是一场电影,你来解读解读为何要用蓝毯?”
“我先来我先来!”话音一落,高媛媛就抢先开口,“因为现在是冬天,大家都快冻死了,冰雪天气与蓝色调更契合。”
“很合理。”王晓帅点点头。
“开幕式要的是什么效果?热情、活力,电影节的盛大启幕,所以开幕用红色地毯。”周公子一看高媛媛开口,也忍不住进行了一番解析,“而闭幕呢,如果我是主办方,我需要突出的是一种冷静、优雅的感觉,回归电影艺术的本质,所以闭幕改用蓝色。”
“可以啊迅哥,你都能去当导演了。”陈卿向周公子竖了一根大拇指。
这解读可比高媛媛的高明多了。
“陈导,要不你也解读一下?”高媛媛往陈卿身旁凑了凑。
“你们知道什么也是蓝色的吗?”陈卿随口就来,“联合国国旗。柏林作为冷战时期分裂的城市,铺上这样一道联合国蓝,可能在象征‘理性与和平’。”
“果然还得是陈导,这一开口就高屋建瓴,眼光都跟我们不在一个层次。”高媛媛在一旁啪啪的鼓起掌来。
“师兄,你不解读解读?”陈卿对王晓帅说道。
“要我说,这蓝色象征停尸房蓝,寓意《入殓师》能拿大奖。”王晓帅抬脚在蓝色地毯上跺了两下。
这条“宣告”《入殓师》拿奖的蓝色地毯一直从电影宫台阶延伸至媒体区,两侧的摄影师裹着厚羽绒服,镜头因低温偶尔失灵。
欧洲记者们跺脚呵气,亚洲媒体则缩在临时搭建的挡风棚下,录音笔因电量不足发出“滴滴”警告声。
当陈卿踏上蓝毯时,闪光灯骤然密集起来,一个个话筒直接怼到嘴边。
法国《解放报》记者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问道:“陈导,您的影片是金熊奖的热门之一,您个人认为能赢吗?“
陈卿说道:“一个好的入殓师从不预测死亡,导演也不该预测奖项。”
同样是法国媒体,《费加罗报》的记者就显得没那么专业了,还得靠翻译才行,他问道:“您在戛纳电影节拿了金棕榈大奖,这对您来说是不是一种负担,您会不会担心自己无法复制在戛纳的成功,在柏林拿到奖项?”
“如果拍电影只为拿奖,这无疑是在给自己挖坟。”陈卿的回答是句句不离《入殓师》。
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也是带着翻译:“西方观众可能不理解‘入殓师’的文化意义,您担心这会影响评奖吗?”
陈卿直视镜头道:“当一位父亲最后一次为儿子擦拭身体时,没有东西方之分,只有同样颤抖的手。”
戛纳的闭幕红毯,评审团先进,到了柏林,却是那些二三线的影人先进,然后才轮到评审团,入围剧组放在最后。
而且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便是非热门影片先走,热门的后走。
《入殓师》和《十七岁的单车》都是最后一批走上蓝毯的。
高媛媛因为过于兴奋,高跟鞋直接卡进了地毯的缝隙,被记者逮着一阵猛拍。
大美媛哪里经历过这等阵仗,慌乱之下跌倒在地,还是陈卿先脱下自己的外套盖在两条美腿上,避免其走光,然后又将其搀扶起来。
“这个贱人,肯定是故意的!”周公子看的心中暗骂不已,要不你早不摔倒晚不摔倒,偏偏到了陈导身边才摔倒?
蓝毯之后的环境跟戛纳就几乎一样了,先播放入围影片的混剪视频,主持人再登台,blabla的说一通。
颁奖依旧是先颁短片单元、新生代单元等非竞赛单元的“配菜”,最后才轮到主竞赛的一些“硬菜”。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安排,《入殓师》和《十七岁的单车》座位被安排在了一起。
主竞赛的第一个奖叫作“最佳欧洲影片蓝天使奖”,这是专为欧洲本土电影设立的一个奖项,旨在促进欧洲电影产业合作,与美利坚好莱坞分庭抗礼。
奖项仅限于欧洲国家制作的电影,不仅仅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可以参评,全景单元、论坛单元等杂七杂八单元的电影也能参评。
这个奖颁给了帕特利斯·勒孔特的《游乐场之恋》。
“历史,果然被我改变了。”陈卿下意识的就朝《亲密》剧组的方向瞥了一眼。
原时空这个无关紧要的小奖可是颁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