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他向我宣战
苏文清这一坐,直接在王宇和苏夏暖之间划出了一条楚河汉界。
这一边的气氛,一下子从家常便饭切换成了面试现场。
王宇感觉自己后背的肌肉跳了跳,他已经想明白了,这位未来岳父的“顺路”,八成是冲着自己来的。
不过,他心里反而放下心来,若是苏文清对他没兴趣才是问题,现在正说明,自己已经进入了准岳父的考察期。
既然躲不过的,那就大大方方地接着。
刘问渠自打苏文清坐下后,就没怎么动过筷子,那双略显浑浊的眼睛,一直若有若无地打量着他。
此时在他的脑海里,正努力的翻寻着那些几十年前的残旧记忆。
苏夏暖坐在父亲身边,像一只安静的小猫,夹菜的动作变的小心翼翼,不时地用余光瞟向王宇,却发现自己好像是最紧张的那一个。
“小王老板,有段时间不见了,你这个水库,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管?”苏文清夹了一筷子剁椒鱼头,问得很随意。
“前期是我一个人,现在有朋友和村里人帮忙,已经走上正轨了。”王宇回答得不卑不亢,顺手给对面的刘问渠添了些茶水。
“这么年轻就做到现在这一步,可以算是同辈中的佼佼者了,未来算是不愁了。”苏文清咽下鱼肉,右手微微抬起一瞬。
王宇抢先一步起身,拿起刚刚给刘问渠加水的水壶,为苏文清添上茶水。
“未来一定不会愁,但我现在还年轻,不懂的还有许多,更应该向您这种前辈多多学习才是。”
放下水壶,王宇坐下:“现在的我只知道一个道理,坚持,努力,稳扎稳打,所以今后的每一步我都计划好了。”
“哦?”苏文清看向王宇,正想借着话题向下询问,却没料到王宇的话还没说完。
王宇用公筷夹了一块最嫩的鱼肉,越过苏文清,放到正像个小鸡仔似的,靠在苏文清一侧苏夏暖面前的盘中。
“更何况,我现在有不得不努力的理由。”
苏文清心中一顿,笑着点点头,便没再继续追问。
王宇这举动,是在给自己下战书啊,纵一看每句话都在说自己的事业,仔细想却每句话都在说,要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追到手。
“坚持,努力,稳扎稳打,还都计划好了,哈哈!”
“有意思。”
苏文清心里对王宇的评价又高了一分,这年轻人,面对自己没有丝毫的慌乱,还能为了苏夏暖跟自己宣战,沉得住气,而且对女儿的感情是认真的,没有畏惧,一往无前。
这时,刘问渠忽然开口了,他看着苏文清:“听刚刚您说,您是位老师?”
苏夏暖此刻的脸颊通红,自己父亲在身边,她还没敢去吃王宇夹来的鱼肉,听到询问,终于是找到了机会宣泄,连忙解释:“刘大爷,我爸现在主要做美食鉴赏,在美食圈也算小有名气,大家就叫一声老师。”
刘问渠点了点头,随后又靠在椅子上,继续回忆着。
几道家常菜陆续上桌,刘翠芬的职业习惯又犯了,每道菜上来,她都要品评一番。
“这道爆炒腰花,火候欠了一丝,腰花稍微老了点,芡汁勾得也厚了。”
“这个虎皮青椒,选材不错,但煸炒的时候油温太高,外皮焦了,里面的辣味没完全激发出来。”
苏文清听着,也来了兴致,放下筷子参与讨论:“你说的有道理,尤其是这道虎皮青椒,如果用菜籽油代替色拉油,成菜的香气会更有层次感。”
两位专业人士你一言我一语,桌上其他人完全插不进话,王宇和苏夏暖趁此时机交换眼神。
苏夏暖的意思是,王宇你别太过了,我爸还在这呢,显然起因就是刚刚的那块鱼肉。
而王宇则是给了个放心,一切尽在掌握的眼神。
刘翠芬和苏文清之间聊的火热,渐渐的也没了最初的拘谨,她问苏文清为什么选择做一个美食评论家而不是厨师,明明他的专业知识很丰富。
而此时,又一道菜被端上了桌。
苏文清看着这道菜,颇有感触:“做菜如做人,食材本味最重要,过多的修饰反而掩盖了本真,不如回归初心,做个朴实的美食记录者。”
这句话刚说完,一道白光射进了刘问渠的脑海。
老人拿着筷子的手一停,他的脑海中,几十年前的画面瞬间变得清晰。
。。。。。。。。。。
川省一座清幽的竹林小院里,十多个年轻人正在院中支起的大锅前忙活,其中一个二十多岁的,正对着一锅熬坏的汤底唉声叹气,脸上满是沮丧。
院子里的石凳上,坐着一个正值壮年的男人,正是当年的他。
他看着那个屡屡失败却不肯放弃的徒弟,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出了同样的话。
“做菜如做人,食材本味最重要……”
他还记得,自己当时劝那个年轻人,天分不在于此,不必强求,不如换个方向。
那个年轻人最终听了他的话,收拾了行囊,黯然离开了。
按照刘家菜的规矩,学徒期间不问出身,不留姓名,一别之后,便再无音讯。
思绪拉回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