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交易,回国
晚宴在电影宫旁的五星级酒店举行,水晶吊灯将整个宴会厅映照得金碧辉煌。
香槟塔在中央熠熠生辉,侍者们端着银质托盘穿梭于西装革履的人群中。
陈默刚踏入会场,就被各路片商、记者和电影人团团围住。
“陈!狮门影业想和你谈谈合作!”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美国制片人挤到最前面,递上烫金名片。
“我们正在筹备一个惊悚的项目,希望你能考虑执导。”
还没等陈默回应,法国MK2的发行总监已经凑了过来。
“陈先生,我们希望买断《不可饶恕》的全欧发行权,价格可以再谈!”
他的英语带着浓重的法国口音,手指间夹着一支未点燃的雪茄。
陈默礼貌地接过名片,目光却越过人群,寻找着熟悉的面孔。
他看到段奕宏正被一群亚洲记者围着采访,而闫妮则在角落里和一位亚裔女演员热络地交谈。
就在这时,韩三平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旁,手里端着两杯琥珀色的威士忌。
他递过一杯,声音压得很低,“小陈,中影愿意投资你的下一部片子,预算上不封顶。”
他的目光意味深长,“国内的市场,还是得靠我们自己人来做。”
陈默接过酒杯,轻轻点头:“谢谢韩董,我会认真考虑的。”
………
他借故离开,穿过觥筹交错的人群,走向站在角落的贾樟柯。
这位前辈导演正独自品着一杯红酒,目光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
“贾导。”陈默举杯示意。
贾樟柯转过身,眼镜后的眼睛带着笑意:“感觉怎么样?”
“像做梦。”
陈默摇头,手中的奖杯沉甸甸的,“但又特别清醒。”
贾樟柯抿了一口酒:“记住今晚的感觉,但别忘了,明天太阳升起时,你还是得回到宿舍,继续和那些故事画面搏斗。”
陈默笑了:“我知道。感谢。”
就在这时,一个身材高大的美国人走了过来。
他穿着剪裁考究的深灰西装,领带上别着一枚小小的金棕榈徽章。
“陈导演?我是焦点影业的詹姆斯·沙姆斯。”
他伸出手,“我们正在寻找有独特视角的新导演。”
贾樟柯微微挑眉,轻声对陈默说。
“焦点是环球旗下的独立厂牌,专门做艺术电影。”
沙姆斯继续道:“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可以提供全额投资,创作完全自由。”
他从内袋掏出一张名片,“不急着答复,随时联系。”
陈默接过名片,烫金的字体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又一位制片人挤了过来。
“陈先生!我是索尼经典的大卫·芬奇,我们刚买了你的电影北美版权,希望下一部能直接合作!”
陈默望着手中的两座奖杯;金摄影机奖和最佳导演银熊奖,在灯光下闪烁着不同的光芒。
一个代表着创新,一个代表着认可。
他想起拍摄《不可饶恕》时那个漏风的仓库,想起为了胶卷受潮的焦灼,想起段奕宏在零下拍戏时冻得发紫的嘴唇。
而现在,好莱坞最顶尖的独立制片公司正争相向他抛出橄榄枝。
“谢谢经典影业厚爱。”
陈默终于开口,声音平静而坚定,“我需要一些时间考虑。电影不是快消品,我得找到下一个值得讲的故事。”
沙姆斯露出欣赏的笑容:“明智的回答。艺术需要沉淀。”
………
晚宴进行到深夜,陈默婉拒了所有派对邀请,独自回到酒店房间。
柏林夜景灯火通明,电视塔的红色信号灯在夜空中规律地闪烁。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运城老家的电话。
响了三声后,父亲熟悉的声音传来:“儿子?这么晚了还没休息?”
陈默望着窗外的星光,“爸,我拿到两个奖。”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是父亲压抑的兴奋。
“好,很好。你妈包了饺子,就等你回来。”
挂掉电话,陈默将两座奖杯并排放在床头柜上。
金摄影机奖杯造型是一台老式摄影机,银熊奖杯则是一只昂首挺胸的小熊。
它们静静地立在那里,像两个守护者,见证着一个年轻导演职业生涯的真正开始。
陈默知道,从明天起,会有更多合约、更多机会、更多诱惑。
………
柏林电影节闭幕第二天,酒店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刘主任盯着桌上摊开的全球地图,手指在几个区域间来回划动。
“美洲300美金万给索尼经典,欧洲230美金万打包给MK2,亚洲其他地区40万美金。还没上映啊,就780万美金到手了。投资才500万,这比抢劫还厉害!”
他的嘴角不受控制地上扬,手中的计算器发出清脆的“归零”声。
“老刘,你这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发行部主任王建军调侃道,顺手递过一份刚打印出来的合约。
“刚收到的消息,韩国CJ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