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导演重生2001 > 第18章 有些破防的北电

第18章 有些破防的北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柏林电影节闭幕后的第二天清晨,BJ中戏校园里还笼罩在薄雾中。

表演系大三学生李光洁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宿舍窗户,突然被楼下的喧闹声惊醒。

十几个学生正围着刚送到的《新京报》大声朗读。

“快看!头版头条!”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激动地挥舞着报纸。

“咱们中戏的陈默学长拿了柏林最佳导演!还得了金摄影机奖!”

刁意男一个激灵,连外套都顾不上穿就冲下楼。

………

报纸头版赫然印着陈默手捧银熊奖杯的大幅照片。

标题是《20岁中戏学子创造历史柏林电影节最年轻最佳导演诞生》,副标题写着“中国电影新生代震撼世界”。

“这小子,这也太牛了吧?”

刁意男的声音都在发抖,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报纸上陈默的照片。

“他不是才大二吗?”

“准确说是大一,上学期开学前开拍的。”

导演系不知何时出现在人群后面,手里还拿着刚买的《环球银幕》,封面同样是陈默的专题报道。

“我上学期帮他做过场记,那会儿他连现场指挥都有些磕磕绊绊,谁能想到..…”

校园广播突然响起,徐校长浑厚的声音传遍整个校园。

“全体师生注意,后天上午十点在礼堂举行特别庆祝会,届时欢迎陈默同学现场演讲,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

这个通知像一颗炸弹,瞬间点燃了整个校园。

表演系的学生们已经开始在草坪上即兴排演自己小品的片段。

文学系的才子们则忙着创作庆祝标语。

最夸张的是食堂,大师傅们连夜赶制了一个银熊造型的蛋糕,上面插着“3.2”的数字蜡烛,暗合电影在场刊的惊人评分。

………

此刻的北电校园却是另一番景象。导演系主任办公室里,几位教授围着当天的《中国电影报》沉默不语。

报纸第三版用整版篇幅对比了两校近年成就,标题刺眼地写着《中戏导演系实现历史性突破》。

副标题更是扎心:“北电何时能培养出下一个陈默?”

“老田,你怎么看?”

一位教授终于打破沉默,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

田教授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反射着窗外的晨光。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不过还得再看看。”

他意有所指地看了眼墙上挂着的张艺谋、陈凯歌等校友照片。

“电影是马拉松,不是短跑。持久才是长道。”

他顿了顿,语气突然变得复杂。

“不过中戏这次确实出来了个不得了的人才,可惜不是我们北电的。”

走廊上,几个学生正凑在一起刷电脑。

网络上,文娱榜前五全是相关话题:

#陈默柏林最佳导演#

#三大电影节最年轻导演#

#北电学生在线求心理阴影面积#

#中戏北电导演系对比#

#陈默是谁#

………

“靠!中戏那边都开始准备庆祝会了!”

一个男生突然叫道,把电脑屏幕转向同伴。

照片上,中戏礼堂张灯结彩,学生们举着“默哥牛逼”的灯牌又唱又跳。

更夸张的是校门口和校内,横幅已经挂满了。

“热烈祝贺我校导演系陈默同学勇夺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热烈祝贺我校导演系陈默同学勇夺柏林国际电影节金摄影机。”

“欢迎各艺考生报考中戏,祝贺我校导演系学生陈默同学柏林夺得双奖。”

…………

柏林电影节的消息像一颗炸弹,在国内艺术院校和电影圈炸开了锅。

中戏导演系的陈默凭借处女作《不可饶恕》一举斩获最佳导演和金摄影机两项大奖,成为首个在柏林双奖加身的中国新人。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室。

投影幕布上,《不可饶恕》的预告片定格在段奕宏的特写;他饰演的逃犯眼神阴鸷,嘴角微微抽动,似笑非笑。

“注意这个微表情,”

老师敲了敲激光笔,“中戏的表演体系讲究‘内化’,情绪不靠台词,而是藏在肌肉的颤动里。”

台下有学生嘀咕:“听说段奕宏为了这角色在经常不吃不喝。”

老师挑眉:“所以呢?方法派和体验派从来不是对立,关键是…”

他指了指屏幕,“能不能让观众相信,他就是那个人。”

………

南广艺术学院,男生宿舍。

笔记本电脑循环播放着《不可饶恕》的获奖片段,几个学生围成一圈争论。

“中戏怎么了?陈默这片子镜头语言够先锋吧?长镜头调度比王家卫还狠!”

戴眼镜的男生猛拍桌子。

对面穿骷髅T恤的冷笑。

“要不是西影厂和中戏背书,这种题材能过审?说白了就是投机!”

他掰着手指,“电影混不下去,转头抱体制大腿。”

“你酸个屁!”眼镜男抓起可乐罐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