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发布会
4月27日上午,BJ的天空泛着鱼肚白。
陈默站在中影大厦6层的化妆间里,任化妆师在他脸上涂涂抹抹。
粉底刷扫过下巴时,他注意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
“别紧张。”
化妆师笑了笑,“我第一次给张艺谋化妆时,他的手抖得比你还厉害。”
陈默勉强扯了扯嘴角,镜中的年轻人西装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起来像个精致的提线木偶。
“时间到了。”
李总监推门而入,手里拿着流程表。
“媒体都到齐了。”
电梯下行的三十秒里,陈默反复深呼吸。
吴厂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不管记者问什么,就往'中美电影合作新纪元'上引。”
………
中影大礼堂的红毯从门口一直铺到主席台,两侧的闪光灯已经亮成一片。
陈默站在后台的阴影处,透过帷幕缝隙往外看。
台下密密麻麻坐满了记者,长枪短炮的摄像机对准舞台。
他认出了CNN的标志,还有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记者正在调试录音设备。
“准备好了吗?”吴厂长伸手帮他整理领带,粗糙的手指不小心蹭到陈默的喉结。
陈默咽了口唾沫:“好了。”
主持人的声音通过音响传来,在偌大的礼堂里回荡。
“下面有请《鲨滩》导演,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双奖得主——陈默!”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陈默迈步走向聚光灯,却在台阶处被一根电线绊住,身体猛地前倾。
就在他以为要当众出丑时,一只温暖的手稳稳扶住了他的肘部是大卫,这个美国佬朝他眨了眨眼,用口型说了句“Easy”。
主席台的布置像极了国际会议的规格。
陈默在标有自己名字的座位坐下,左边是正襟危坐的韩三平,右边是翘着二郎腿的大卫。
台下第一排,他看到了李雯安排的两个“托儿”——《电影频道》的记者正冲他使眼色。
………
韩三平的致辞滴水不漏:“《鲨滩》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他用了三个排比句强调文化自信,又用两个数据说明市场潜力,最后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收尾,赢得满堂掌声。
轮到陈默发言时,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
演讲稿上的字迹在眼前模糊成一片,就在陈默即将开口的瞬间,目光扫到了第三排的于佳明。
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黑色长发利落地扎成马尾,在一片西装革履中格外醒目。
当俩人的视线相遇时,于佳明悄悄竖起大拇指,嘴角勾起一个狡黠的弧度。
“《鲨滩》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自救的故事...”
陈默的声音在话筒里显得异常清晰,奇怪的是,那些背了无数遍的官话突然变得鲜活起来。
“感谢西影一直给予信任,感谢中影的大力支持,也感谢狮门的国际视野...”
说到创作灵感时,他临时脱稿。
“这个故事源于我前段时间在青岛看到的一则新闻。当时我在想,人在绝境中爆发出的求生意志,是超越国界的共鸣。”
台下的外国记者们纷纷点头记录。
………
大卫的发言将气氛推向高潮,这个好莱坞制片人站起来时差点带倒话筒。
他夸张地挥舞着手臂:“女士们先生们!”
浓重的加州口音在礼堂里回荡,“《鲨滩》将投资1500万美元,明年在北美2000家影院同步上映!”
他停顿一下,戏剧性地压低声音,“这不仅是狮门今年最重要的项目,更是中美艺术电影的历史性突破!”
闪光灯瞬间亮成一片,陈默被强光刺得眯起眼,恍惚间看到韩三平在桌下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
陈默整理着西装袖口,指尖能感受到自己加速的脉搏。
他眯了眯眼,看见《电影报道》的记者像发现猎物的鹰隼般举起手。
“陈导,作为最年轻的柏林获奖导演,您如何看待中国电影的未来?”
记者的话筒上缠着醒目的红色台标。
(终于来了)陈默咽下喉间的紧绷,指节无意识地在桌面敲出《不可饶恕》的配乐节奏。
“我认为...”
陈默忽然瞥见后排电影频道那个戴鸭舌帽的熟面孔正往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嘴角不自觉扬起。
“中国电影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
话音刚落,鸭舌帽果然举起了手。
“陈导,听说这次主角将启用中国演员,是否准确?“
(果然是王颖)陈默想起这个总爱在发布会前交谈的姑娘,此刻却装作初次见面的模样。
他故意停顿三秒,看着对方捏紧的钢笔在纸上洇开墨点。
“是的,《鲨滩》是独角戏,女主会考虑启用亚裔演员。”
陈默故意把“考虑范围”四个字咬得很重,满意地看到对方眼睛亮起来。
好莱坞记者的美式英语突然插进来。
“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