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下映,找抢手
2003年2月15日,《鲨滩》在全球最后一批影院下画,为这场持续一个半月的票房奇迹画上句点。
当狮门影业财务团队将最终数据呈现在会议室大屏时,整个好莱坞为之侧目。
这部成本仅1500万美元的惊悚片,竟以1.76亿美元全球票房刷新了中小成本电影的盈利神话。
《鲨滩》票房比陈默记忆中的成绩高出4000多万的亮眼数字,在行业寒冬中燃起一簇耀眼的火焰。
美洲市场以8200万美元的累计票房成为最大票仓,其中开画周末的2200万美元成绩,打破了R惊悚怖片冬季档的历史纪录。
欧洲院线和澳洲的表现更令分析师咋舌,在英法德三大市场贡献超60%份额的情况下,海外总票房飙升至6900万美元。
亚洲地区虽因疫情缺席大中华市场,但日韩新马泰仍合力斩获2500万美元,东京涩谷影院甚至出现连续两周加映午夜场的盛况。
狮门影业总部当晚灯火通明,CEO迈克尔·伯恩斯在香槟塔前难掩激动。
“这不仅是狮门历史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项目,更是给整个行业的一剂强心针!”
财务报告显示,扣除1500万美美元制作费和1000万美元全球宣发费用后,净收益达到惊人的6000万美元。
按照当初签订的阶梯式分成协议,当票房超过八千万美元时,中国资方将获得40%收益,即2400万美元;而作为主要操盘方的狮门影业则入账3600万美元。
更精妙的商业布局藏在后续开发中。
陈默团队与狮门签订的补充协议显示,流媒体、DVD及电视播映权完全由双方掌控,预计将带来至少5000万美元的长期收益。
而真正引爆行业讨论的,是陈默将《鲨滩》版权开发作价1600万美元一次性出售给狮门。
这个包含衍生剧开发权的交易,预计陈默个人总收益达到3000万美元(约合2.5亿人民币)。
《好莱坞报道者》用“完美风暴”形容这个项目的成功:精准的档期选择避开了暑期档混战,病毒式营销将#SharkWeek话题推上雅虎热搜榜首。
伦敦电影学院教授肯尼斯·布莱克在专栏中指出:“这标志着惊悚片从B级制作向高概念商业片的进化。”
中影集团董事长在内部会议上将此次合作称为“教科书级的出海案例”。
通过采用完片担保模式,中方投资不仅获得本金300%的回报,更关键的是建立了与好莱坞六大之外制片厂的合作通道。
而陈默公司获得的全球票房分成+版权交易双重收益模式,则为后续《巨齿鲨》等合拍项目树立了标杆。
当行业还在消化这些数字时,时代光影已悄然启动《鲨滩2》的前期筹备。
内部文件显示,续集预算将提升至8000万美元,取景地为新西兰和中国三亚。
………
2003年2月18日,中影集团第三会议室内的空气近乎凝固。
投影幕布上《鲨滩》的全球票房数据还在闪烁,5000万美元的版权预估数字像一记耳光抽在每个参会者脸上。
“啪!”
副董事长周晓文猛地合上文件夹,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韩董,当初是谁拍胸脯保证'全球收益共享'的?现在ABC电视网800万美元、DVD200万张预售的收益全进了狮门和陈默腰包!”他故意把“韩董”两个字咬得极重。
会议室角落里,分管国际合作的副董李明哲悄悄把手机调成静音。
作为韩三平的老对手,他乐得看这场好戏。
韩三平慢条斯理地拧开保温杯,枸杞在水面打着转。
“周副董,”韩三平特意强调那个副字,“合同第17条写得清清楚楚,票房收益按比例分配,其他衍生权益由实际运营方支配。这是好莱坞惯例。”
“惯例?”周晓文冷笑一声,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叠文件摔在桌上。
“我请教了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这种条款在好莱坞合拍案里十年都见不到一次!”纸张散落处露出醒目的红色批注:明显不对等条款。
财务总监王丽娟突然轻咳一声:“各位领导,我们实际投资是250万美元,按票房分成已经收回700万...”她的话被周晓文打断。
“王总监,你算过没有?”周晓文敲着计算器,“如果按全收益分成,我们至少能多拿500万美元!够拍2部《大腕》级别的电影!”
会议室后排传来一声轻笑,宣传处处长赵志刚急忙低头假装记录,但笔记本上分明画着个龇牙咧嘴的鲨鱼。
“老周啊,”始终沉默的党官员杨董突然开口,“现在追究责任于事无补。关键是...”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韩三平,“接下来和好莱坞的合作,不能重蹈覆辙。”
………
韩三平打开投影仪,一份盖着电影局红章的文件出现在幕布上,“《鲨滩》中国上映定档5月1日,中影独家发行。”
周晓文脸色瞬间铁青,这个日期意味着上映工作将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