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图纸上的鱼池与篱笆
稿费存折上被划去大半的数字,像退潮后留在沙滩上的一道清晰水痕,标志着某种结束,也预示着新的开始。阿星捏着那张薄薄的、印着县城装修公司地址和联系电话的名片,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上面凸起的烫金字体。窗外是海角村寻常的午后,阳光透过瞭望室蒙尘的小窗,斜斜地打在布满岁月痕迹的石地上,形成一块温暖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咸腥的海风、晒干海藻的独特气息,还有瓦罐里小米粥残留的、温吞的米香。
电脑屏幕幽幽的光,是这片古老灯塔里唯一的新鲜光源。它映着阿星轮廓分明的侧脸,那曾经被镁光灯过度曝光的线条,如今在海风的磨砺下显得沉静而坚实。也照亮了阿汐靠在他肩头、正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眼睛。她的眼睛很大,琥珀色的瞳仁在屏幕光的映照下,像两颗浸润在深潭里的、温润的宝石,里面盛满了对未来的好奇和一种近乎天真的热忱。
屏幕上,是一个设计软件简陋的界面。阿星用鼠标笨拙地拖动着一个代表“房屋”的方块,旁边是几个同样简陋的图形代表“院子”的方框,代表“水池”的蓝色椭圆,代表“菜地”的绿色条纹。鼠标移动时发出的轻微“咔哒”声,在寂静的塔内显得格外清晰。
“这里……”阿星的声音依旧带着砂砾般的质感,但明显流畅了许多,不再有那种撕裂般的卡顿,如同生锈的齿轮经过反复磨合,终于能艰难地转动,虽然摩擦声犹在,却已能传递连续的思绪,“是……大门。”他移动鼠标,在代表院子的方框前端点了一下,一个简笔画的小门标识出现。“车……能进来。”他顿了顿,目光移向院子左边那片空位,鼠标挪过去,小心地放下那个蓝色椭圆,“这里……挖个……鱼池。”他的眼神亮了一下,仿佛穿透了屏幕的阻隔,看到了水面映着天光,几尾锦鲤曳动碧绿水草,搅碎一池云影的静谧画面。“旁边……搭个……凉亭。”他又放下一个代表亭子的符号,一个四角攒尖的小小图形,“我……在里面……写东西。”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那是对一个独属于思考、不被喧嚣打扰的空间的渴望,是笔尖沙沙作响时,灵魂得以休憩的港湾。
阿汐原本亮晶晶的眼睛,随着那蓝色椭圆和亭子符号在前院大片空地上的落下,一点点黯淡下去,如同被突如其来的云翳遮蔽了阳光。她小巧的鼻翼微微翕动,小嘴也微微撅了起来,泄露出主人内心的不认同。她紧紧盯着屏幕上那片被鱼池和凉亭占据的、代表前院的宝贵区域,又看看右边仅剩的那一小条象征菜地的绿色条纹区域,眉头拧成了一个小小的、倔强的疙瘩。
“不行!”她猛地坐直身体,像只被踩了尾巴的小猫,声音清脆而响亮,带着渔家姑娘特有的爽利和不容置疑的坚决,瞬间打破了灯塔的宁静。她伸出纤细却带着薄茧的手指——那是常年与渔网、海草、锅灶打交道的印记——用力戳着屏幕上代表前院的那片空白区域,指尖几乎要穿透那层薄薄的液晶屏。“阿星哥!前面地方那么大!光弄个水池子亭子多浪费!”她的语气急促,带着对土地最原始、最深切的珍视,“这里!这里要划出来!种菜!”她用力地在屏幕上那片空白的区域画了一个大大的圈,仿佛要立刻用篱笆把它圈起来。
她转过身,琥珀色的眼睛直视着阿星,里面燃烧着对土地最朴素的渴望和一种当家女主人的天然规划感,那光芒如此纯粹而强烈,不容忽视“小白菜!水萝卜!韭菜!还有小葱!多好!现吃现摘!比镇上买的蔫巴菜鲜多了!水池子凉亭放后面去!”她小手一挥,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气势,仿佛已经看到了绿油油的菜畦在前院蓬蓬勃勃地生长,瓜果坠满藤架,清晨的露珠在嫩叶上滚动,那是她心中最踏实、最富足的生活图景。对她而言,泥土的芬芳和亲手采摘的满足感,远比一个只能观赏的水池和仅供静坐的凉亭来得真实和重要。
阿星愣住了。屏幕上的蓝色椭圆和凉亭符号仿佛凝固在那里。鱼池凉亭在前,这是他潜意识里对宁静和创作空间的具象化规划,是他熬过无数个孤寂夜晚、用文字艰难凿开一条生路后,对心灵港湾的无声诉求。那池水,那亭角,是他对抗外部喧嚣、向内寻求平静的堡垒。而阿汐眼里那片生机勃勃、必须占据阳光最充足前院的菜地,则是她对生活最踏实的掌控与期许,是她用双手创造温饱和丰盈的战场,是她扎根于这片海角、繁衍生息的本能。两个蓝图,同样基于对“家”的热爱和建设,却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重心和心灵需求,此刻在这简陋的图纸上,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撞在了一起,壁垒分明,互不相让。
“凉亭……要安静……”阿星试图解释,眉头也微微蹙起,鼠标无意识地点着那个蓝色的椭圆,仿佛在为自己的构想辩护,“前面……靠路,人来人往……小虎子……吵闹……”他想象着阿海伯那穿透力极强的大嗓门在门口响起,小虎子带着一群皮猴子追逐打闹的笑闹声穿过前院,毫无遮拦地直扑他凉亭里摊开的稿纸,打断那好不容易凝聚的思绪。在前院,那份他渴求的宁静似乎遥不可及。
“水池子放后面才安静呢!”阿汐立刻反驳,逻辑清晰,像海边礁石般稳固,“前面靠路,挖个水池,万一小虎子他们玩疯了掉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