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破茧专家组 > 第28章 锈线上的回信

第28章 锈线上的回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仪式结束后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层薄薄的晨雾笼罩着珠城。
江临风驱车重返清明桥村,车轮碾过潮湿的石板路,发出轻微而规律的声响。
村子还未完全苏醒,只有几户人家的烟囱里飘出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煤炉和早餐的混合气息。
他先在陈秀英家门口停了片刻,见院门紧闭,想必昨夜的变故让她身心俱疲,便没有打扰,转身朝巷子深处的黄阿婆家走去。
黄阿婆已经起了,正佝偻着身子在院里的小方桌上翻晒着一个陈旧的皮质工具箱。
那是她丈夫吴守业生前用了大半辈子的邮差工具箱,皮面已经开裂,铜扣也锈迹斑斑。
老人见江临风来了,浑浊的眼睛里透出一丝暖意,招呼他坐下。
“江警官,这么早。”
“顺路来看看您,阿婆。”江临风的目光落在那个工具箱上,“这是吴大爷的东西?”
“是啊,怕受潮发霉,天好就拿出来见见太阳。”黄阿婆叹了口气,继续慢悠悠地整理着里面的杂物——几把生锈的钥匙,一卷备用的麻绳,还有半包被压扁的香烟。
当她把所有东西都取出来后,箱底露出了一叠压得平平整整的泛黄信封。
大部分信封都已褪色破损,字迹模糊不清,像是被遗忘多年的废纸。
黄阿婆颤巍巍地指着最底下、保存得相对完好的一封说:“这个不一样。是老吴去年冬天,自己塞进去的。他走之前跟我说,‘这信放这儿,要是有天有人来找我,你就把这个交给他’。”
江临风心头一动,接过那封信。
信封的材质很普通,但入手却有种沉甸甸的分量。
上面没有收件人姓名,也没有地址,只用红色的圆珠笔在正中央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甲子-9李桂花亲启”。
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甲子-9,十七号行动的第一个节点。
李桂花,十七年前在长乐路夜市被劫杀的第一位受害者。
他迅速翻看信封背面,邮戳的印记虽然模糊,但仍能辨认出日期是一九九四年一月,寄出地是珠城郊区的红星劳改农场。
江临风的心脏猛地一沉。
李桂花案发生于一九九三年,案发后家属始终失联,卷宗里只留下一句冰冷的记录:“未婚,无近亲”。
这封迟到了一年的信,为何会出现在一个老邮差的遗物里?
又为何指名道姓地与“甲子-9”这个代号暗合?
他没有在村里久留,郑重地向黄阿婆道谢后,便带着这封信火速返回市局的物证中心。
无尘室内,江临风戴上白手套,在强光灯下用一把精巧的裁纸刀,小心翼翼地划开信封的边缘。
信纸是劳改农场统一配发的那种粗糙的横线稿纸,已经泛黄发脆。
里面的字迹算得上工整,但每一笔每一画都透着一股抑制不住的颤抖,仿佛书写者正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信的开头很简单:“桂花,我晓得你肯定不会收这封信,可能也永远看不到了,可我还是得写。”
江临风屏住呼吸,逐字逐句地读下去。
“那天晚上我心里烦,在街上晃荡。路过你那个面摊,看见你正给一个迷路哭鼻子的小孩煮面,还摸着他的头安慰他,一分钱都没要。我当时就觉得,你是个好人。等小孩被他家人领走,我走到你摊子前,想赊一包烟。你看了我一眼,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哪来的一股邪火,就冲你吼了。你没理我,低头收拾东西,我就上去推了你一把……我真的没想下重手,可你脚下没站稳,人往后一仰,后脑勺正好撞在了旁边的煤炉角上……”
“你当时就倒下去了,我吓懵了,探了探你的鼻息,已经没了。我脑子一片空白,炉子上的热水壶倒了,水浇灭了火,滋啦作响。我怕被人发现,就把炉子往旁边拖了几步,想把现场弄乱。我翻了你的抽屉,把里面的零钱撒了一地,想伪装成抢劫。做完这些,我听见远处好像有警笛声,吓得魂都飞了,抓起我的破包就跑了。”
信的落款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王有福”,日期是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正是李桂花遇害的当晚。
江临风立刻让档案室调取了李桂花案的原始卷宗。
在现场勘查照片的一角,他果然找到了那处被忽略的细节:煤炉的位置有明显的拖拽移位痕迹,地面上还有一道水渍干涸的印子。
当年的刑警将其判断为受害者与凶手搏斗时造成的,并未深究。
而王有福的这封信,却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逻辑上更为合理的解释。
他拨通了钱凤仪的内线电话,声音因压抑着激动而显得有些沙哑:“凤仪,帮我查个人,王有福。重点查九十年代在珠城的活动记录,以及是否有犯罪前科。”
钱凤仪的效率极高,半小时后,回电就来了。
“查到了。王有福,一九九五年因盗窃罪在红星劳改农场入监,二零零八年刑满释放,之后去向不明,户籍系统里处于失踪状态。最关键的一点是,根据当年的劳务市场登记记录,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他确实在珠城打零工,登记的暂住地是长乐路附近的一个棚户区,距离李桂花的夜市摊位,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
线索完美地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